回到顶部

淘宝大数据:“未来10年,女性将越来越硬朗,男性越来越精致。”

2020-07-23 联盟网站

淘宝在发布的《2019中国时尚趋势报告》中,作出了这样的预测。

报告显示,淘宝的女性消费者购买西装的人数比率大幅超越男性。

当女生穿着“气场两米七”的西装变身霸道总裁的时候,男性消费者却走在“精致猪猪蓝孩”的路上一去不复返,将中性风格里带镂空透视和蕾丝设计的单品尽收囊中。

从男友风、性冷淡风,到现在的“无性别”,时尚趋势的演变与社会文化风潮的起伏紧密相连。在“多元化”和“包容性”成为主流时尚理念的当下,“无性别”的着装风格也更多出现在明星、名人身上。

2016年,Zara在官网上增加了“无性别”购物品类;

2018年,江南布衣推出时尚环保品牌REVERB,主打无性别设计理念;童年,中国无性别服饰品牌bosie成立,只用了一年时间,实现从0到年入1.4亿。

随后,2019年H&M也与瑞典街头品牌Eytys合作,推出无性别中性系列;

与此同时,将女性从繁冗的紧腰长裙中国解放出来的奢侈品品牌Chanel,在2019年也与嘻哈歌手Pharrell Williams在韩国首尔联合推出了 “Chanel Pharrell” 无性别胶囊系列;

2020年,美国运动品牌Converse推出史上第一个“无性别”服装系列SHAPES

韩国人气歌手权志龙(G-DRAGON)、美国新生代人气歌手 Billie Eilish 就是这样的典型。权志龙在日常生活中、自己的演唱会上经常穿着女装登场,这样的打扮也常常成为各时尚报道的头条。而 Billie Eilish 本身就是一个无性别风穿搭爱好者。

性别选择不止二进制,但无性别服饰还是伪命题

面对95后的兴趣分布的日益细化的现状,无性别服饰似乎已经打入了他们小众化的消费圈层,但看似打破常规、充满个性的无性别服饰,还只是打着“去性别化”噱头的伪命题。

无性别服饰的消费者群体主要以95后为主,线上购物习惯、性价比高的产品,让这些年轻消费者更容易轻松“剁手”。

就目前来说,无性别服饰的主要集中在T恤、衬衫、西装、卫衣、工装等单品。这些单品,从上个世界二十年代,香奈儿将男性化的元素融入了女装设计中,并让越来越多女性把裙子换成了裤子后,就一直是性别比较模糊的服饰单品,以目前国内比较成功的bosie品牌来说,基本上是以这些单品为基础,将男女服饰均为同一个sku,划分成为XS,S,M,L,XL五个尺码。

无性别服饰避免了“男装“和“女装”设计的区分,比如女装的腰线设计,服装也常以宽松版型为主。设计师 Melon 表达了自己对于无性别服饰的理解:“无性别服饰没有明显的性别限制,意味着更少的约束感”。

而其实,无性别服饰,其本质是要打破性别的边界,让男性可以穿女装,女装穿男装,又或者是这个衣服男女都可以穿。

但,从流行一时的oversize、男朋友风…到2019年火极一时的“大哥廓西”,都是女装男性化的趋势。

以及,在当下的娱乐时代,随着流量明星的崛起,在他们的身上开始出现看似男装又像女装的中性打扮。但这样的装扮却极少会出现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。

而几乎与女性画上等号的裙子,或者蕾丝等元素,虽然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时装秀上,但如果现实生活中,真有男性穿上蕾丝衣服、裙子等服装,怕是只会收获一个“娘炮”、“女装大佬”的称谓。

由于更广的目标客群,无性别服饰必须考虑到不同性别、不同身材的需求,将服装尺码范围扩大。

换句话说就是,无性别服饰,更多的是女装男性化,男装中性化,而少有男装女性化。

人们愿意接受女性在服饰上跨性别的选择,却还不愿包容男性的反向选择。这也意味着,无性别服饰里,女性化的元素还不能被公然放在市场上。

因此,即使无性别服饰再怎么鼓吹“去性别化”,也不能掩盖这还是一个伪命题的事实。

从而,当品牌只能聚焦在“中性”这一关键词上,无法扩展与女性挂钩的品类或元素时,就会很难拓宽SKU。最后,将无可避免地沦为一个小众设计师品牌或者潮牌。

无性别服饰限制了一些设计手法,相应对设计和版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
“我一直想知道,是谁决定了男人和女人的着装应该不一样。”日本时装设计大师山本耀司在1983年就提出了这样的疑问,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,不断有品牌开始探讨这一问题,并由此进化到无性别主义服饰盛行、并崛起了年销过亿品牌的今天。

男性和女性的区别,其本质区别就在于生理层面上的「性」。性别,则是男女之间的一种特性。无性别(unisex),其实就是将性别的界限模糊掉,两性之间可以互相渗透和参与。随着时间的发展,无性别一词,更多地被运用在服饰风格上。

但这并不是终点,性别选择不止二进制,无性别服饰,也不该只停留在“中性”。